登录 English
北京市高速铁路宽带移动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平台
  /  
北京市高速铁路宽带移动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平台简介】

    北京市高速铁路宽带移动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北京交通大学提出申请建设,依托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由原铁道部GSM-R研究与应用模拟系统实验室、GSM-R实验室以及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移动通信实验室发展而形成,于2015年3月通过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

 

       本中心现有研发面积2700平方米,仪器设备200余台/套,总价值8000 余万元。中心所有的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移动通信实验室2013年8月获得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CMA计量认证证书,2015年3月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实验室认可证书”和ILAC-MRA/CNAS 联合标识章。

 

    

 

       本中心建设目标是,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研究优势和社会服务功能,成为高速铁路宽带移动通信领域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成为高速铁路宽带移动通信工程领域的科技创新基地、技术咨询中心、成果转化平台、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孵化器,在标准规范、装备技术、系统测试与评估技术、运营维护保障技术四个研究方向上形成核心技术,成为国家在高速铁路移动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支撑力量。

 

【人员构成】

     本中心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采取垂直架构、矩阵式管理,技术委员会对中心的技术方向把关。
 

    目前本中心有成员41人,其中研究人员39人,专职管理人员2人。研究人员具有博士学位的28人,占研究人员的72%。研究人员包括高级(教授)11人、副高级(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15人、中级(讲师)8人。

序号 姓名 平台内职位
1 钟章队 平台负责人
2 丁建文 平台副主任
3 杨焱 平台科研人员 
4 许荣涛 平台科研人员 
5 熊磊 平台科研人员 
6 刘强 平台科研人员 
7 赵宏智 平台科研人员 
8 艾渤  技术带头人
9 姚冬萍 平台科研人员
10 王方刚 平台科研人员
11 王公仆 平台科研人员
12 熊轲 平台科研人员
13 孙延涛 平台科研人员
14 刘寅生 平台科研人员
15 陈霞 平台联系人
16 林思雨 平台科研人员
17 费丹 平台科研人员
18 沈超 平台科研人员
19 徐慧芳 平台科研人员
20 何睿斯 平台科研人员
21 吴昊 技术带头人
22 李清勇 平台科研人员
23 蒋文怡 平台副主任、技术带头人 
24 官科 平台科研人员
25 陈为 技术带头人
26 董岚 平台科研人员
27 刘铭 平台科研人员
28 何建军 平台行政人员 
29 尹巧娟 平台行政人员 
30 何丹萍 平台科研人员 
31 牛勇 平台科研人员 
32 石座 平台科研人员 
33 翟晗 平台科研人员 
34 孙斌 平台科研人员 
35 章嘉懿 平台科研人员 
36 刘思平 平台科研人员 
37 孙宵芳 平台科研人员 
38 马国玉 平台科研人员 
39 李宗辉  平台科研人员 
40 任利治 平台科研人员 
41 刘雅萍  平台科研人员 


【研究方向】

    本中心主要研发方向与内容包括四方面:高速铁路宽带移动通信标准、协议及规范,高速铁路宽带移动通信装备技术,高速铁路宽带移动通信系统评估与测试技术,高速铁路宽带移动通信运营维护与保障技术。

    近年本中心面向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普速铁路、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围绕提升高速铁路自主创新水平与保障运行安全重大需求,聚焦新一代铁路移动通信系统、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高速铁路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构建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并通过通信标准与规范制定以及产学研用相结合,推动创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成果列表】

    建设中

 

【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霞

地 址 :北京交通大学思源楼902

邮 箱 :xchen@bjtu.edu.cn

电 话 :010-51688260

手 机 :1391196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