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百年,薪火相承。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1996年,其前身可溯源至1909年建校之初设立的邮电班,是我国早期成立的电信学科之一,1949年电信系正式建系后成为我校的传统特色优势学科之一。百年来的辉煌历程,百年来的桃李芬芳,凝结着几代交大电信人团结奋斗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学院现有教职工180人,其中正高65人,副高7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7.1%,其中海外博士比例为11.1%。学院群英荟萃,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国家级青年人才6名。建设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国家级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面向高速铁路控制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学院下设6个研究所/基地,分别为光波技术研究所、移动专用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现代通信研究所、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研究所、智能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所、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学院建设有3个本科专业。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先后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信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为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先后建设有包括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国家级视频公开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等在内的国家级课程30多门,全国优秀教材、国家精品教材、国家规划教材等国家级教材20多部。近年来,获得了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等多项。学院每年招收约350名本科生,在校本科生1200余名。近年来,2023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81.79%,就业率98.05%。
学院有2个一级学科工学博士和2个一级学科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别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在电子信息领域的4个专业招收工程硕士和工程博士:通信工程、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每年招收硕士生约290名,博士生约90名,目前在校研究生1000余名,其中博士生300余名,硕士生700余名。研究生就业率接近100%。
学院建设有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在全国第四轮、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进入A类学科 。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光通信和光网络、光传感及光电子器件、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国际水平,研究成果在六次铁路大提速、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专网通信、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获得了多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通信学会自然科学奖、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等。
学院拥有一流的教学与科研平台:建设有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多个国家级上水平教学平台;建设有移动专用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进轨道交通自主运行全国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安全2011协同创新中心、智慧高铁前沿科学中心等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全光网络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速铁路宽带移动通信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宽带移动信息通信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通信与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1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学院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先进培养模式,拓展学生专业素质与国际化视野。作为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试点院系,学院激励学生树立远大抱负,培养家国情怀,成为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有使命的新时代青年。学院先后设立电子信息类专业“拔尖人才培养试点班”、通信工程专业“全英文国际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多样化培养模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改革经验与成果。
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多所国外知名大学建立了多方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百年风雨砥砺,知行求索奋进。学院共有校友3万余名,活跃在通信信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和控制行业的政府、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等院校,培养出中国科学院院士简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滨、中国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张宏科、铁路专用移动通信系统首席科学家钟章队、国家杰青/IEEE Fellow艾渤等一批杰出人才。
在这个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乘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高校“双一流”建设之战略契机,以其雄厚的学科基础、高水平的师资力量、良好的学术氛围、先进的科学研究和教学条件开拓进取,继往开来,承百年积淀力争创造新的辉煌,为我校建成“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