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以国家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和部级重点学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为依托,自成立以来始终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面向国防开展通信与信息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在特种光纤、光纤器件和全光网络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尤其在国际上首创研制出基于光路交换的信息安全的四节点1200 公里双向自愈的演示系统,为新一代信息安全网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建设,实验室形成了一支以院士为核心的创新团队,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2 人,其中教授11 人,副教授14 人,讲师5 人,高级工程师1人,助理研究员1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 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 人、新世纪百千万人工程国家级人选1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5 人及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 人。
近五年,共培养出博士毕业生45 人,硕士毕业生251 人,其中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 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 人、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 人。
【人员构成】
简水生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数十年来他以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在信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11 项,创造了数以亿计的效益。他和他的学生共完成国家863 计划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及面上课题数十项。发表SCI 检索论文300 余篇。已培养博士63 人,其中有的获“中国有突出贡献的博士”称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奖。
2000年,他提出了光路交换的总体构思,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发明了立体角高效光开关等多项支持光路交换的关键器件,目前,新的一代有信令系统、与波长无关、传输方向无关、无阻塞、安全的全光交换信息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可能在我国首次实现1015bps 的光交换节点的演示系统,这将是网络领域革命性的进展,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是巨大的。他领导研制的光缆预警系统为建国六十周年国庆首都阅兵装备方队指挥部的安全保卫做出了贡献。并将ROF 用于磁悬浮列车的车- 地通信,误码率<10-7。目前研制成了基于“智能光纤传感技术”的轨道交通行车指挥较大规模的演示系统,在国际上属于首次,这种系统与ROF 的车-地通信相结合,可大大提高行车的安全,缩短行车间隔,提高运能,将为城市的交通运输做出重大贡献
目前已经招收了三个年级的试点班学生,这些学生一方面接受基础理论教育,同时也进入到院士的实验室参加工作,在大师身边从事科研工作,耳濡目染,并教育他们需具有志存高远、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在攻克科学难关的苦难磨练中,有望成长为未来的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拔尖人才,为我国人才培养探索新路。
Email: ssjian@bjtu.edu.cn
Tel: +86-010-51683625
Fax: +86-010-51683625
王均宏 教授
Email: wangjunh@bjtu.edu.cn
Tel:+86-010-51684019
研究领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面向移动通信的天线理论和技术。
延凤平 教授
Email: fpyan@bjtu.edu.cn
Tel:+86-010-51688584
研究领域:全光交换网络,新型特种光纤和器件,智能光纤传感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裴丽 教授
Email: lipei@bjtu.edu.cn
Tel:+86-010-51683625
研究领域: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光纤器件,光载无线系统,光网络。
任国斌 教授
Email: gbren@bjtu.edu.cn
Tel:+86-010-51684020
研究领域:全光交换网络,新型特种光纤和器件,光波导理论,太赫兹、等离子波导和设备。
宁提纲 教授
Email: tgning@bjtu.edu.cn
Tel:+86-010-51684020
研究领域:全光交换网络,新型特种光纤和器件,智能光纤传感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王目光 教授
Email: mgwangg@bjtu.edu.cn
Tel:+86-010-51684016
研究领域:光通信与全光交换,新型特种光纤和器件,智能光纤传感技术,微波光子学。
谭中伟 教授
Email: zhwtan@bjtu.edu.cn
Tel:+86-010-51684017
研究领域:全光交换网络,新型特种光纤和器件,智能光纤传感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范国芳 教授
Email: gffan@bjtu.edu.cn
Tel:+86-010-51688036
研究领域:光波导器件,纳米测量器件,声光器件。
李雨键 教授
Email: zhwtan@bjtu.edu.cn
Tel:+86-010-51684019
研究领域:毫米波天线理论与技术、新型毫米波天线阵列设计、轨道交通漏泄波
李铮 教授
Email: lizheng@bjtu.edu.cn
Tel:+86-010-51684019
研究领域:智能通信系统波束扫描天线、智能卫星通信终端天线、轨道交通漏波系统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1:全光交换网络
团队成员:简水生、延凤平、李唐军、裴丽、任国斌、王目光、简伟、魏淮、王春灿
在目前的光纤通信系统中,传输部分使用的为光技术,而交换部分仍然使用的是电技术,这限制了数据传送速率。使用全光交换技术,数据的传输速率可以达到超过1015bps。更重要的是,相比于线路交换网络,全光交换网络可以节省99%的能量。
研究领域2:新型特种光纤和器件
团队成员:简水生、延凤平、裴丽、任国斌、简伟、魏淮、王春灿、卫延、任文华
设计和制作不同种类的特种光纤,包括掺铒、镱、铥光纤、双包层光纤、双芯光纤、多芯光纤、光子晶体光纤、大模场光纤等,以及它们在光纤激光器、光纤传感、光纤陀螺、光纤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研究领域3:智能光纤传感技术
团队成员:简水生、宁提纲、谭中伟、张建勇、刘艳、曹继红、冯素春、李晶、牟宏谦
对光纤传感器进行理论研究、设计和制作,并对其在温度、应变、安全检测,火车定位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
对光纤布拉格光栅进行理论研究、设计和制作,并对其在光传感,色散补偿,光/分插复用,光纤激光,全光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
研究领域4:电磁理论和微波工程
团队成员:王均宏、陈美娥、张展、李铮、李雨键、耿云杰
泄露同轴电缆的理论研究和设计;狭窄环境中的高速射频链路理论;宽带平面天线以及脉冲天线的理论与设计;天线阵列的散射理论以及雷达散射截面技术;泄露波天线的理论与设计;毫米波天线及阵列的理论与设计;变换光学理论以及超材料天线的设计等。
【成果列表】
实验室总体定位是在光波科学与技术领域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创新实验基地和产学研相结合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培养基地。主要研究内容是:实现超大容量(最终达1015bps)的光路交换节点,实现传输是光、交换也是光的全光网络,研制支持全光交换网所需的各种新型光纤和光器件;研究智能化光纤传感网和ROF高速车地通信中的应用。
四节点1200 公里10Gb/s 新型波分纤分光路交换演示系统
多年来,在简院士领导下,实验室承担和完成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及面上课题等数十项,在特种光纤、光纤器件、光交换、光传感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尤其在国际上首创研制出基于光路交换的信息安全的四节点1200 公里双向自愈的演示系统,为新一代信息安全网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验室近五年共发表论文761 篇,其中SCI 检索论文186 篇,EI 检索刊论文302 篇,ISTP 检索论文87 篇;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百余项。
研制的MCVD 法光纤预制棒车床
研制的拉丝塔
部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部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交通大学光波技术研究所
邮编:100044
联系人:李晶
Fax: +86(010)51683793
Tel: +86(010)51683793
Email:lijing@b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