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专用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前身为“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与终端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由北京交通大学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采用“开放、流动、联合、共赢”的运行机制,与国内外相关科研单位和行业骨干企业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形成技术突破创新和为行业开展技术服务的有效模式。
工程中心以张宏科院士为学术带头人,聚集了一批在该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学术声誉的专家和学者。工程中心曾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未来互联网络体系研究”,入选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连续3次获得教育部与外国专家局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滚动支持,与多名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互访和保持密切合作。
近年来,工程中心围绕网络与通信领域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积极承担国家前沿科技和工程任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100余项,在自主新型网络架构、高可靠专用网络、5G室内覆盖、超大容量网络核心设备等方向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曾获国家科技奖励4项,获省部级奖励12项。
中心瞄准网络强国、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需求,结合未来网络通信技术融合化、智能化、行业化发展趋势,围绕高铁、城市交通、电信、工业互联网、特殊通信等行业应用,致力于开展移动专用网络前沿技术研究、设备研制及产业化,攻克行业专网高移动、高可靠、高智能通信技术瓶颈,满足国家和行业急需。
【研究方向】
实验室针对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关键技术,为有需求的成员单位提供技术研发和测试平台,开展路由器、交换机等互联设备关键技术工程化研究,开发相关设备,开展设备仿真和测试验证,促进相关设备标准研究制定,推动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发展,为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和应用提供支撑。
【成果列表】
实验室近年来在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和科研成果:
(1)IPv6路由器(国内第一台;2002年通过科技成果鉴定,2006年通过国际IPv6 Ready认证);
(2)IPv6无线/移动路由器(2004年通过科技成果鉴定,2005年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和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3)IPv6微型传感路由器(2005年通过科技成果鉴定,2006年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4)IPv6网络性能分析系统(2005年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 5 \* GB3 ;
(5)一体化标识网络系统(2009年通过科技成果鉴定,2014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6 \* GB3;
(6)智慧协同网络系统(2015年通过科技成果鉴定,2016年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
【研究生招生】
招生介绍见附件。
【院友名录】 2021级
刘博闻 黄 旭 王 椋 王玮琳 张 雪 任 杰 夏 雨 柴若楠 庞 博 袁 源 白鑫阳 陈荣均 崔玲玲 赵泽宇 龚媛嘉 孟 坤
【院友名录】 2022级
周 瀛 戈丽平 王钦定 乔 凯 彭轶华 兰江雨 罗 延 尹建辉 廖晨茜 闫竟夫 田伟康 李玉峰 刘 上 许子恒 陈 鑫 樊圆圆 李铭轩 王文晓 邓 君
【联系方式】
固定电话: 010-51688742
联系邮箱:hcwang@bjtu.edu.cn
邮编: 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