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形异构智联网的物理-网络层关键技术:以未来移动通信系统支撑,放眼未来智慧物联中各种设备,针对增强移动宽带型的应用,支持大规模机器类通信场景,具备提供低延迟、高可靠的服务能力,探索智慧物联系统通信层面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无线通信信道建模、网络接入与资源优化调度、多任务协同计算等。
更多内容请参考:https://cpsis.bjtu.edu.cn/; Homepage; Google Scholar Citations; DBLP
1、2000.09 - 2004.07,北京交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工学学士
2、2004.09 - 2009.01,北京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博士研究方向为:多媒体通信,论文题目为:无线多媒体网络视频压缩与流量模型的研究
1、2019.01 - 至今,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2、2012.12 - 2018.12,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
3、2017.09 - 2018.02,北京鼎兴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4、2015.02 - 2016.02,美国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访问学者
5、2011.03 - 2012.11,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讲师
6、2009.02 - 2011.02,上海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流动站,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站报告题目为:面向无线视频传输的码率控制与联合编码的研究
刘颖, 霍炎, 李赵红,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
荆涛, 卢燕飞, 霍炎, 多媒体通信, 科学出版社, 2012
截止2024年5月共发表(含录用)学术论文180余篇,部分成果如下:
【部分期刊文章】
【部分会议文章】
在读博士研究生:吴应臻(2020级) ,杨兵(2021级),周宇迪(2021级),燕宇(2022级),李尤(2022级),苏向清(2023级),黄雄(2024级),翟佳俊(2024级)
在读硕士研究生:黄海东(2022级),王语欢(2022级),赵煦晖(2023级),马博程(2023级),朱超凡(2023级),牛宬昕(2024级),徐元骐(2024级)
已毕业博士研究生:李振(2012级),高青鹤(2014级) ,温营坤(2016级),范新(2018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已毕业硕士研究生:卢雨萌(2012级),刘越甲(2013级),顾子玲(2013级),刘玲玲(2013级),李向前(2014级),计晓龙(2014级),田宇琪(2015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董微(2015级),雍承涛(2016级),张伊慧(2017级),李钢洋(2017级) ,樊晶晶(2018级),孟春(2019级),吴元东(2019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曾嫣然(2020级) ,温云婷(2020级),高心镅(2020级),沈德泉(2020级),张天慧(2021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刘琪元(2021级),陈森(2021级),杨瑞雪(2022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