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和1991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4年获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1996年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后出站后任副教授,1999年任北京交通大学教授。于1999.1-2000.6去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工作,2002.7-2003.7去新加坡国立大学Temasek实验室工作。主持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863、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基金联合基金重点等1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提出了有限大物体发射率求解方法,发展了漏泄同轴电缆理论,在小型宽带、超宽带天线以及天线散射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为我国漏泄同轴电缆的自主设计、生产作出了贡献。在本领域权威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发表系列学术论文,获多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已培养博士19人,硕士64人,在读博士生10人,硕士生9人(本人亲自指导的学生数)。
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七届詹天佑铁道科技青年奖、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奖、“北京市优秀教师”等奖励和称号。200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9年至2011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特聘教授,2009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3年获得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国电子学会电波传播分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委员,《电波科学学报》编委。
研究方向:移动通信射频前端及天线,面向AI应用的智能化天线及系统,复杂环境电波传播,漏波天线及漏泄波导,超表面时域及频域散射
1984.9-1988.7,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工程专业,本科
1988.9-1991.3,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硕士(师从王石安教授)
1991.3-1994.9,西南交通大学,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博士(师从已故著名天线专家任朗教授)
本科教学:《射频技术及应用》,《电磁波应用概论》
研究生教学:《电磁场理论》,《现代天线理论与技术》,《高等电磁场理论》
本人及所指导学生发表的部分期刊论文
夏明耀,王均宏 编著:《电磁场理论与计算方法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王均宏,陈忠飞 译:《线天线优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1.王均宏; 非对称结构栅格速度补偿方法及速度补偿型弯曲共面波导,2009-9-2, 中国, ZL200610169603.X.
2.王均宏; 基于三角形及其组合缝隙的漏泄同轴电缆, 2012-9-5,中国, ZL200910242331.5.
3.张安荣; 王均宏; 一种地板弯曲槽型椭圆形平面单极天线, 2011-6-22,中国,ZL200710118831.9.
4.陈美娥; 王均宏; 超宽带平面天线,2011-11-30, 中国,ZL200710179451.6.
5.王均宏; 在周向45°范围内辐射圆极化波的漏泄同轴电缆,中国,ZL200910242332.X.
6. 李雨键; 王均宏; 张冲; 张展; 陈美娥; 在周向260°角范围内辐射圆极化波的漏泄同轴电缆,2013-1-23, 中国,ZL201010582713.5.
7.王均宏; 张冲; 李雨键; 陈美娥; 张展; 一种圆形漏泄波导电缆, 2013-11-13,中国, ZL201010563667.4.
8. 王均宏; 徐唯伟; 陈美娥; 张展; 李铮; 一种具有低散射特性的低轮廓贴片天线,2016-4-20, 中国, ZL201310624705.6.
9. 王均宏; 耿云杰; 提高辐射效率的漏波天线及该漏波天线的设计方法, 2018-11-27, 中国, ZL201610232299.2.
10. 王均宏; 耿云杰; 漏波天线及基于漏波天线的波束赋形方法; 2018-11-09,中国,ZL201610086580.X.
11. 王均宏; 马宇辰; 田维翰; 一种多波束智能天线; 2021-02-02,中国,ZL201911176049.1.
1.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
3. 北京市优秀教师,2013
4.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2011
5.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9
6.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8-2012
7. 第七届詹天佑铁道科技奖青年奖,2005
8.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4
9. 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2
10. 霍英东教育基金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研究类)三等奖, 2000
11. 北京市第五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评比一等奖, 1999
1. 中国电子学会电波传播分会第六届分会委员,2012
2. 高等学校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究会常务理事,2012
3. 中国电子学会第九届微波分会委员,2009。
4. 中国物理学会计算物理分会计算电磁学专业组副主任委员,2008
5. 中国电子学会天线分会电磁散射专业组委员,2004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十二届专家评审组成员,2008。
7. 《电波科学学报》编委,2005
8. IEEE高级会员,2003.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