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部署,积极响应教育部《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要求,全面推进高校教师队伍数字化能力提升工程,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北京邮电大学、教育部电子信息类专业虚拟教研室主办,北京交通大学承办,北京浩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届全国电子信息类专业高校教师智慧教学案例竞赛(浩埔杯)华北赛区初赛于2025年10月12日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
竞赛开幕式合影
本届竞赛采用自愿报名、赛区初赛、全国决赛的方式。全国共划分华北、北部、西部、东部、中南5个赛区。其中华北赛区包含北京、天津、河北、山西4个省(直辖市),吸引了 30 所高校的 115 支队伍踊跃参赛,充分体现了华北地区高校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智慧教学改革的高度重视与积极探索。
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国岫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东平,全国竞赛专家组组长、北京大学王志军教授、竞赛全国组委会秘书长、北京交通大学侯建军教授,华北赛区评审专家组副组长、北京邮电大学郭彩丽教授,华北赛区组委会评审专家,全体参赛教师,冠名企业北京浩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秦雪良总经理等共同参加了竞赛开幕式。开幕式由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陶丹教授主持。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陶丹教授主持开幕式
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李国岫教授代表承办方发表致辞,向莅临竞赛的教育同仁致以热烈欢迎与诚挚问候。李校长强调电子信息领域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高地,智慧教学已然成为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始终以“技术赋能、质量为王”为行动纲领,在AI赋能教育与智慧教学实践中持续深耕。下一步学校将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行动计划,聚焦“教、学、管、评、建”五大核心维度,系统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
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国岫教授致辞
刘东平书记作为承办单位代表,以“数智化赋能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为切入点,阐述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转型实践——学院始终秉持“教学平台网络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管理智能化”的理念,系统性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在课程建设、资源整合与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同时,刘书记从育人初心与教学创新的双重视角,鼓励参赛教师深耕智慧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并凝练“有深度、有广度、有创新”的智慧教学案例,为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注入创新活力。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刘东平书记致辞
王志军教授阐释了本次竞赛的背景与深远意义。他指出竞赛的核心目标是搭建华北赛区高校教师智慧教学的交流平台,通过互学互鉴凝聚成协同发展的“智慧教学共同体”。此次竞赛并非单纯的技能比拼,更是一场对教育未来的深度探索。在AI驱动教育生态全面转型的时代浪潮下,教师该如何以AI为工具,重塑育人模式、提升教学效能?王教授希望每位参与者都能以赛促思、以思促行,在实践中探索AI赋能教育的新路径,真正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北京大学王志军教授致辞
北京浩埔智能秦雪良总经理从社会参与高校教学改革视角,他表示企业愿将自身在数智化、AI领域的技术积累与高校教学实践需求深度融合,双方携手探索契合电子信息类专业发展的智慧教学新模式。针对当前实验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痛点问题,期望通过校企协作,实现技术资源与教学场景的精准对接,推动教育教学创新。
北京浩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秦雪良总经理致辞
华北赛区专家组副组长北京邮电大学郭彩丽教授详细介绍了竞赛报名情况与评审要求。今年竞赛设置4个赛道,各赛道拥有独立评审标准,确保专业性与公平性。评审过程包含讲、评、观3个比赛环节。组委会明确规定各赛道各级奖项入选规模。会议期间受理异议仲裁,严格规范竞赛秩序,确保赛事严谨公正。
华北赛区专家组副组长北京邮电大学郭彩丽教授介绍竞赛信息及评审要求
评审组专家依据“智慧教学理论与课程建设案例”“智慧教学实践与实验课建设案例”“智慧教学环境建设 + 资源建设案例”“电子信息 +”四个赛道的鲜明特性,秉持严谨审慎的态度,从教学设计、数字化资源、教学效果、创新性、育人性、推广性等多个关键维度展开细致评审,并进行了客观公正的独立打分。
经过参赛教师精彩的答辩以及专家们严谨的评审,本次比赛共评选出32项智慧教学案例荣获赛区一等奖,31项智慧教学案例获得赛区二等奖,22项智慧教学案例获得赛区三等奖。其中,获得赛区一等奖的案例将被推荐至全国组委会,参加全国总决赛,角逐更高的荣誉。
此次华北赛区初赛的成功举办,意义非凡。它不仅为华北地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高校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重要平台,使教师们能够分享经验、互相借鉴、共同进步,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智慧教学理念与实践在该地区的深度传播与广泛应用。这为全国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教师数字化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