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懵懂的小红果,在大学四年学习和科创的摸爬滚打的过程中,逐渐找到自己热爱的故事。
2019年9月,我怀揣着对美好大学生活的憧憬来到了红果园。在美丽的红果园,我一点点尝试新事物,发现了自己的爱好,慢慢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刚开始的时候,我对未来有点迷茫,不知道自己要不要读研,未来在何方深造,对什么研究方向感兴趣……学校和学院鼓励我们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有浓厚的科创氛围,给每个人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在大一上学期参加了数学建模协会,并抱着尝试和学习的心态,在大一寒假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很幸运地拿到了H奖。当然,除了奖项,丰厚的奖学金和保研加分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在还没有学习专业课的时候就了解了很多领域的知识,这不但让我专业课的学习更加顺利,更为我后面开展研究和学术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一快结束的时候,在班助学姐的推荐下,我尝试了一个区块链的大创项目。虽然经过研究发现自己区块链不感兴趣,但是也掌握了一些做科研的基本技能。
大二的时候,我接触了学院的智能汽车竞赛(哪个男孩没有过一个赛车梦呢),在竞赛导师的耐心指导和队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获得了冠军。我发现,自己似乎对图像处理感兴趣。
即便如此,到了大二下学期选择下一个大创项目的时候,我还是陷入了纠结。电信类专业的细分领域很多,我不知道未来自己要研究无线通信,嵌入式系统,亦或是人工智能……经过专业课的学习和竞赛的打磨,我似乎对通信和硬件设计都不是特别感兴趣。在一次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上,我发现我的任课老师是研究电离层雷达图像处理的。我从小对地球科学感兴趣,这个从事地球科学和电子信息的交叉方向研究,让我对未来又燃起了希望。于是,在陈紫微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参与了和中科院合作的项目,系统地学习了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的内容,开始阅读学术论文,得到了系统的科研训练。终于,在我和队友们的努力下,我们完成了人生中第一全英文篇学术论文,并顺利发表在国际会议上。这段科研经历带给我不只是论文本身,更让我初探了科研的大门。
时间来到大三的暑假,这是保研的关键节点,是稳妥地申请本专业的研究生,还是跨专业申请我喜欢的地理方向的研究生又让我迷茫。“学通信,学计算机就业前景好”的声音不断在我耳畔萦绕。在做选择之前,我参加了很多地理和计算机交叉方向的研究生暑期学校,阅读了很多“遥感+AI”方向的论文,确定了这是值得我继续研究的方向。凭借在科研和专业课学习中打下的扎实人工智能和信号处理的基础,我顺利拿到了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春令营的优秀营员,和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夏令营的优秀营员,并最终选择了中科院空天院深造。
在这个暑假,作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我还代表课题组奔赴厦门线下参加国际会议,做了第一次英文口头报告,听到了很多大佬的讲座,当然也看到了厦门美丽的风景。我还有幸通过交大参加的国际交流项目 MIT Blended Learning,认识到很多新朋友。
在科研中,我接触到了国际知名计算机视觉开源算法库 OpenMMLab。大创结束后,我作为校园开发者的一员,担任了 OpenMMLab 校园大使,OpenMMLab AI 实战营的助教,获得OpenMMLab Active Contributor 认证,学到了很多很多……
在交大的四年,是我成长道路上最难忘的记忆,为我的成长注入了无限活力和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