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北京交通大学公众号】
近日,印尼雅万高铁试验段,接触网热滑试验全面展开。 中国制造的高铁动车组首次在雅万高铁线路上亮相,其中正有交大人的身影 。北京交通大学艾渤教授团队参与了印尼雅万高铁移动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研究,在中国首次出口国外的雅万高铁中,贡献出交大重要力量!
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第四大城市万隆的雅万高铁全长142公里,是“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标志性项目,也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项目,设计时速350公里。项目建成后,雅加达到万隆的旅行时间将由现在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
在11月9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这次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雅万高铁的运营准备迈出关键一步也是中国同周边国家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深化互利共赢合作的生动写照。
《中印尼元首共同关心推动的这个项目,意义重大》
《雅万高铁缘何成为中国与印尼合作的一张“名片”?》
新项目:牵头开展
2017年9月至2022年1月,北京交通大学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国内单位中兴通讯、中国铁设集团,国外单位印尼万隆理工学院、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共同开展了“面向印尼高速铁路的移动通信网络理论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科技部重点研发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项目,北京交通大学艾渤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
2019年 项目负责人艾渤教授在雅万高铁建设现场。
新成就:成效显著
项目各方依托科技部“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际科技联合研究中心,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雅万高铁的业务需求和技术需求为导向,以体现“高铁安全需求”为特征,针对印尼特殊地形地貌和工作频段,针对雅万高铁的典型业务需求、电波传播机理与信道特征、带宽及适用频段、混合组网技术体制与网络架构、网规网优与可靠传输、高速铁路5G相关技术等研究内容,开发了国内首创的GSM-R和LTE-R混合组网示范应用系统、满足雅万高铁电波传播特性分析及信道建模的无线信道模拟器和射线跟踪工具箱。
项目研发的GSM-R和LTE-R混合组网示范应用系统——半实物仿真平台。
项目研发的GSM-R和LTE-R混合组网示范应用系统——射线追踪仿真平台部分。
项目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理论成果被国际标准组织3GPP采纳提案3项,纳入行业标准6项,申请国内发明专利6项,授权美国发明专利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5项,提交行业标准提案12项,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8篇。工程成果促进了中国先进的移动通信理论及装备应用到雅万高铁,并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的移动通信标准和装备“走出去”。
雅万高铁承建单位印尼中国高铁合资公司(KCIC)认为:“项目研发出的混合组网、核心网、基站及移动终端设备经模拟仿真及测试实验,可用于雅万高铁的工程建设”。
雅-万高铁承建单位印尼中国高铁合资公司(KCIC)对项目成果的认可信。
新人才:合作培养
中印尼双方开展多次人才互访,邀请印尼国家可持续交通技术中心主任铁路中心主任Sigit Puji Santosa教授、首席专家Yul Yunazwin Nazaruddin教授等多次来华。
项目培养了一批有创新能力并掌握相关领域前沿知识的高素质轨道交通领域领军人才,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IEEE Fellow 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IEEE通信学会亚太杰出青年学者2人、詹天佑铁道科技奖青年奖3人、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作者3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3人、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会优秀博士论文3人。
项目支撑获批了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轨道交通信息高效可靠传输”创新研究群体,扩大了中国先进铁路通信技术的国际影响力。
项目负责人艾渤教授受邀参加万隆理工学院举办的TSSA2019国际会议并作主旨演讲。
主动担起大责,高质量完成任务
实践中创新,育人于无形
以实践助力交通强国
在世界轨道上书写交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