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English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电信学院4位教师荣获第十六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

       2022年9月22日上午,第十六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暨首届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简称詹天佑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审查批准登记的科技奖项,是铁路行业和轨道交通领域的权威科技奖项,自1993年设立以来,每两年评选一次,已组织开展了十六届奖励活动。

       我校5位教师荣获第十六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其中,我院蔡伯根教授获詹天佑成就奖,刘江教授获詹天佑青年奖。

       蔡伯根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铁道部电务专业中青年技术专家。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3部、论文18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铁道学会奖5项、国家专利25项。针对我国新型列控系统实际需求,提出了“故障-安全”约束的列车运行状态自主感知信息融合方法,构建了列控系统仿真、测试集成的方法和平台,完成了列控系统关键部件的嵌入式半实物仿真,实现了列车-线路-路网多层次协同优化。基于ITCS列控系统现场需求,建立了集数据采集、粗差处理、拟合求径、性能评估一体化的轨道电子地图数据库自动生成技术体系,开发了专用工具链,为青藏铁路安全稳定运营保障及铁路运输安全领域自主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紧密围绕列控系统关键设备的实际特点与运营维护需要,运用“机理+数据”的故障诊断及预测思想,构建了主动故障预测、可靠性演化规律挖掘技术方案,为实现列控关键设备主动维修维护决策与综合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途径。在长期从事卫星定位铁路应用研究基础上,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动态间隔的运能可配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构建了车载中心化、轨旁最少化、通信多模化、运能适配化、维护智能化的新型列控系统成套装备,实施了现场示范,实现的北斗列车定位、车-车通信和移动闭塞追踪,开创了铁路列控技术的先例,被专家评价为“世界首例、中国原创”,为我国铁路新型列控系统的自主化技术创新和稳步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刘江教授/博导,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副主任,北京市科技新星,长期从事卫星导航系统铁路应用研究。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1部、论文58篇,获中国铁道学会奖3项、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奖1项、国家专利20项。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发展及我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自主资源、自有技术、自造装备”三位一体的发展路线,紧密围绕“列车运行状态自主感知”主题,在自主感知多源信息融合估计、轨道空间约束耦合、增强化完好性监测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理论与技术成果,构建了基于狄利克雷过程的非高斯域信息融合估计理论,提出基于前向状态预测的卫星定位使能虚拟应答器主动捕获技术,实现基于轨道空间信息“软测量”的状态感知信息主动调理技术创新,形成了基于动态观测质量模型增强的列车卫星定位加权完好性监测成套技术方案,延伸构建了面向信号压制、欺骗攻击等形式卫星定位干扰的信号域、测量域、定位域多级主动防护技术体系,解决了北斗与辅助信息源用于列车定位感知决策对未知不确定运行条件的紧密适应性难题,促进列车卫星定位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双重加固。所得成果支撑了轨道电子地图数据库生成工具链、空间信号级/终端规范级/列控系统级多层次北斗专用测试评估平台环境的构建,支撑了基于北斗的新型列控系统规范编制、装备研制与现场示范,在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深入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铁路应用做出突出贡献。

       此外,我校评选出2022年度北京交通大学詹天佑专项奖获得者12位,其中我院王洪伟副教授获科技奖,霍炎教授获教学奖。